俄罗斯留学生阿扎丽娅在哈尔滨的中秋节

2018-09-26 07:59 新华通讯社
  • T大

(记者张玥、江宥林、刘宇轩)俄罗斯女孩阿扎丽娅一天的工作是从实验室开始的。

28岁的阿扎丽娅来自俄罗斯乌法市。一年前她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每天早晨,阿扎丽娅准时来到办公室,换上白大褂,听导师布置完工作任务便一头扎进实验室。

“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工作,晚上九点左右结束。”阿扎丽娅说,工作虽辛苦,但充满乐趣。“在这里我每天都能获得新知识,还能和老师、同事交流彼此观点。”

阿扎丽娅现从事心脏病学研究,主攻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许多人饱受心脏疾病困扰,我的任务就是把这类疾病的成因弄清楚,未来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帮助人们更好预防和治疗疾病。”阿扎丽娅说,她从小就乐意帮助他人,替人们消除病痛就是一种极佳方式,这也是她学医的初衷。

阿扎丽娅对能来中国学习十分高兴。“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早就听说中国在医学基础研究领域水平很高,我之前就读的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所以我有机会来这里继续深造。”

“在俄罗斯,我的工作侧重于临床研究,需要在医院、诊所直接面对患者。而在中国,我更多是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科研。”阿扎丽娅说。

阿扎丽娅坦言,长时间在实验室工作难免会感到疲倦,而学校为留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恰好成了一种调节。“前几天学校组织了中秋节活动。我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制作、烘烤月饼,并且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非常开心。”

哈尔滨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张明宇介绍,邀请留学生参加节日活动是学校的惯例。学校会在春节带学生们包饺子、写对联;端午节一起包粽子;中秋节除了做月饼,还会教学生“嫦娥奔月”等相关题材的绘画。

留学生们在品尝月饼。(受访者供图)

张明宇说:“这些活动让远离家乡的留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也学习了中国文化,他们很感兴趣。”

今年是阿扎丽娅第二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中秋节活动,她已对中秋节颇有了解。“赏月是中秋节的习俗,也是对家人的思念。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让我感到亲切,它是团圆的象征。虽然我没和家人在一起,但我们能欣赏到同一个月亮,它能把相距遥远的我们联系起来。”她说。

谈到中秋愿望,这位性格开朗的女孩说:“如今中俄两国在医学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我愿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中国同事分享交流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