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三江绿色米都稻香四海

2018-10-12 07:24 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 T大

(作者:高鹏飞、吴树江、刘楠)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地处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称号。

近几年,为更好提高建三江大米的市场化率,做大做强“中国绿色米都”这一标志性品牌,他们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贸易,通过开展营销培训,强化营销队伍,有效拓宽大米销售渠道。

建三江因水而兴,因稻而富,因米享誉。随着现代化大农业的不断发展,管理局着力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出了“长乐”“双盛”中国驰名商标和“建三江”地域品牌。为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们不断强化营销手段,以中高端市场为主,培育壮大种植、加工、销售三支队伍,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出”。

近两年来,前进农场让客户“认养”田块的办法,吸引各地消费者前来购买大米,成为了一种特色营销手段。“我们想通过有机水稻认养模式,让大家更加直观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同时,也把它作为高端米的一个突破点,带动其它大米产品有更好的销路。”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科技园区主任王丹介绍说。这种认养模式,其实就是“旅游+认养”的销售模式,既起到了宣传效果,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健康、优质食品的需求。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业发展方式逐渐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鳅稻共作”在建三江管理局悄然兴起,这种共生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种植了两年鳅稻的刘洪海就尝到了其中的甜头,他在去年投放18万尾鱼苗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8万尾。

“去年跟我合作的客商说咱的泥鳅好吃有味,今年让我多养点,他都要了。”洪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种植户刘洪海高兴地说。

建三江管理局在坚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相结合的同时,强化“种养加”与“种加销”相结合。通过种植鳅稻、鸭稻、蟹稻,以及侧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轮作休耕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走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建三江管理局着重抓产业链和价值链“双链”增效。以建三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整合大米加工企业,扩大固定仓容。通过粮食规模化、集团化生产与经营,加工转化销售的粮食已超过垦区商品粮总量的50%,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反哺和牵动作用显著增强。

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依托建三江地区丰富的粮食资源,积极开展稻米加工销售,生产的大米销往国内外市场。随着秋收临近,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正抓紧开展原粮收购,同时开展新米加工外销工作。

“现在,每天的发运量是600~700吨,大概十节车皮,货运最多的时候达到25节车皮,1500吨左右。”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储运部主任金磊说。

粮源优势加上政策扶持,为企业发展增加新引擎。目前,中粮建三江米业有限公司已经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利润8000万元,解决就业210人,拉动水稻基地种植面积50万亩。

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和粮食市场化的不断变化,管理局党委正视现实,在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在“保效益”上聚焦发力。今年,全局1141万亩水稻,订单种植面积达到40%,特色稻种植面积达到16%,水稻品种的多样化,不仅增加了种植户收入,也使本地生产的大米食味值有了大幅提升。

“我今年种了400亩地糯稻,跟双盛米业签订合同,我只管种与收,收完后,企业就拉走了,比普通稻能多卖4万多块钱。”创业农场种植户厉成芳说。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